全力引進醫藥產業頂尖人才團隊,最高2億元人才項目扶持資金;為領軍型人才(團隊)提供最高2000萬元啟動資金;給予人才最高2000萬元項目滾動支持……日前,我市《關于進一步加快中國醫藥城“人才特區”建設的若干規定》重磅發布,進一步提檔升級“113醫藥人才特別計劃”,拿出“真金白銀”,全面吹響引才攬才新號角。
2011年12月6日,市委市政府印發《關于加快中國醫藥城“人才特區”建設的若干規定》,首次明確提出中國醫藥城為“人才特區”。2013年,“113醫藥人才特別計劃”正式啟動實施,為全國最早的專門針對生物醫藥產業的地方人才政策,每年設立專項資金6000萬元;2017年起,專項資金增加到每年1億元。截至目前,已累計資助高端人才項目308個,引進高層次人才1369人,推動產生一大批科技創新成果,催生出5家生物醫藥上市公司。中國醫藥城在全國171個生物醫藥園區中,人才競爭力名列第八。
此次發布的中國醫藥城“人才特區”建設計劃,可謂是2.0版的“113醫藥人才特別計劃”,專項資金由每年1億元提高到每年2億元,生物醫藥人才招引再擴大,產業人才資助力度再加碼,人才專業服務優勢再升級,科技人才平臺金融全融合。
為打造國際一流醫藥產業人才中心,2.0版“人才特區”建設扶持政策誠意滿滿:領軍人才(團隊)最高可獲得2000萬元啟動資金,高層次人才(團隊)最高可獲得300萬元啟動資金,人才項目最高給予2000萬元滾動支持;鼓勵創新成果轉化,藥品類單個品種最高獎勵2200萬元,單個企業每年最高獎勵3000萬元;醫療器械類單個品種最高獎勵300萬元,單個企業每年最高獎勵1000萬元。
新版政策更強化人才引育平臺建設,支持校企共建聯合研發體,最高資助600萬元;新認定國家級人才載體最高獎勵300萬元;離岸孵化基地、離岸創新中心等“人才飛地”平臺最高給予100萬元經費支持。人才服務體系再升級,領軍型、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可享受最高100萬元購房補貼、30萬元生活補貼;緊缺型人才可享受最高35萬元購房補貼、12萬元生活補貼;在站博士后最高享受30萬元科研項目資助、10萬元生活補貼,出站后在醫藥高新區(高港區)創新創業更可享受25萬元購房補貼、10萬元生活補貼;博士、碩士見習期間可享受每月3000元、2000元的生活補貼……
真金白銀扶持之下,我市還將全面提升專業化服務水平,建立藥械申報綠色通道,打造創新藥械臨床試驗平臺,建立藥監服務綜合體;創新醫保服務專項機制,積極構建醫保服務醫藥產業發展新優勢;建立泰州醫藥高新區(高港區)生物醫藥產業人才編制“蓄水池”,生物醫藥園區管委會引進人才可納入事業編制管理。
人才財政金融扶持力度也將增強,將設立總規模30億元產業引導基金,籌集總規模不低于50億元的醫藥健康產業直投基金;加大風險投資扶持力度,為“113”種子期、初創期提供融資支持,單項目最高獎勵200萬元。
根據計劃,至2026年底,中國醫藥城力爭集聚100名領軍型人才(團隊)、1000名高層次人才(團隊)、3000名緊缺型人才。
“人才政策的再突破、再創新、再完善,為中國醫藥城高質量加速發展增動力、添活力。”副市長,醫藥高新區黨工委書記、高港區委書記葉冬華表示,醫藥高新區(高港區)將搶抓省委省政府支持泰州建設大健康產業集聚發展示范區機遇,強化創新驅動戰略,加快集聚“第一資源”,全力打造更具影響力、更具競爭力、更具向心力的“人才特區”,找準新的賽道、搶占新的風口,再造一個面向未來的中國醫藥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