趙錢孫李,周吳鄭王,百家姓上,家家祭祖。祭祖這一傳統習俗,已延續數千年。各地禮俗不同,形式不一,目的都一樣:慎終追遠。
祭祖,最講禮數、規矩和輩分,一切得循規蹈矩,誰也不敢胡來。
清明前一個星期天,是我們義門堂約定俗成的祭祖日。陳家子子孫孫,不問你錢多錢少,官大官小,路遠路近,忙與不忙,如遷徙的候鳥,不約而同,從四面八方趕來陳家祠堂祭祖。誰有特殊情況,事先都征得族長同意,偶有平白無故不來的,會被族長當眾點名出洋相,那是很丟人的。有人會說,祖宗都不要了!
正式祭祖前,大家來到祠堂,先到登記處報到,交上份子錢。然后,家長里短拉呱拉呱。同輩間,可直呼其名,打打鬧鬧??吹介L輩,得站起來,主動問一聲好。長輩們也都注意形象,正襟危坐,拿出做長輩的樣子。對于比自己晚的輩分,不管年齡大小,則眉毛胡子一把抓,統一稱為“小晚子”。
各家各戶的人到齊了,祭祖儀式開始。放一串鞭炮,燒幾刀黃紙,意思到了就行,不像以往,燒小山似的紙錢;主持人宣讀一年來去世族人的名字,全體脫帽三鞠躬,以示緬懷;最后一個環節,由德高望重的長輩宣讀祭文并訓話。這個環節,是祭祖的高潮。鴻中老太爺曾經當過校長,他頭戴鴨舌帽,眼架近視眼鏡,手持話筒,一臉威嚴,每年的訓話內容,無外乎要陳家子孫學好、守法、孝順、團結,為國作貢獻,為家擔責任,為祖上爭光。這個時候,地上掉根針都能聽見,大家個個像小學生一樣規規矩矩,生怕被“刮”到名字而難堪。
前幾年,老長輩們一合計,增加了一個內容。讓優秀的晚輩們上臺亮相。但這個環節,基本成了桂強的專利。
并非因為長輩們偏心。晚輩當中,只有桂強有這資格。
陳家祠堂,原是買的一所閑置房,地上坑坑洼洼,祭祖吃飯,常是一吃一鼻子灰。想改善沒錢,籌錢又沒人肯。桂強在天津搞水電,一聲不響,一人掏幾萬塊,獨自澆了水泥場。他還發起成立了家族關愛基金會,自己帶頭捐款數十萬,為家族里的老弱病殘遮風擋雨……
長輩們把這個“小晚子”捧上了天。祭祖坐桌子,歷來嚴格論資排輩,一張桌子上,如有長輩,上席必須長輩坐。晚輩只能坐陪席斟酒。如果是平輩,則大位子給年齡最大的坐。我們陳家,每一次坐桌子,長輩都不依不饒,要讓桂強這個小晚子坐上席。每次這個小晚子都是先坐在末席上斟酒,然后被長輩們七抬八抱、左拉右扯“綁架”到上席,其他人一條聲起哄,“上啊,上啊”,這是義門堂祭祖最熱鬧的戲。
也難為了桂強這個“小晚子”,人坐上席,只擔個虛名。為長輩斟酒、端菜、搛咸,一樣不落。
馬上又要清明了,前兩天,我們義門堂陳氏家族群里發了一則消息:桂強在天津購置了一套組合音響送給家祠,祭祀盛典上用。
呵呵,桂強啊,你這個小晚子準備好了嗎?你今年的褂子角又要被老輩們扯來拽去了:來來來,小晩子,請上席!
小晩子,坐上席!我們口服心服。